“沙岸菊開花,霜枝果垂實。”農歷九月初九日,又是一年重陽時。
重陽節(jié),是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節(jié)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!熬拧睌(shù)在《易經(jīng)》中為陽數(shù),“九九”兩陽數(shù)相重,故曰“重陽”;因日與月皆逢九,故又稱為“重九”。九九歸真,一元肇始,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。古時民間在重陽節(jié)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賞菊、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。傳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,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,感恩敬老。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(jié)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。
傳統(tǒng)習俗
登高——登高節(jié)
在古代,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,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,重陽登高,人們?yōu)轵屝氨艿湺诰旁鲁蹙胚@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壽,故重陽節(jié)又叫“登高節(jié)”。
賞菊——菊花節(jié)
重陽日,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,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(jié)。農歷九月俗稱菊月,節(jié)日舉辦菊花大會,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。從三國魏晉以來,重陽聚會飲酒、賞菊賦詩已成時尚。
佩茱萸——茱萸節(jié)
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節(jié)。茱萸入藥,可制酒養(yǎng)身祛病。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(jīng)很普遍。茱萸香味濃,有驅蟲去濕、逐風邪的作用,并能消積食,治寒熱。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,多災多難,所以在重陽節(jié)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。
吃重陽糕——女兒節(jié)
重陽糕又稱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無定法,較為隨意。
飲菊花酒——酒神節(jié)
由于菊花酒的緣故,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(yè)神的酒神節(jié)。
豐收祭天——祭祖節(jié)
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,祭掃祖墓,紀念先人。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,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,重九為大清明之說。由于莆仙沿海,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,鄉(xiāng)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后祖祠、宮廟祭祀,求得保佑。
敬老愛老——敬老節(jié)
新中國成立后,重陽節(jié)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。1989年,我國重陽節(jié)定為老人節(jié)。每到這一日,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,開闊視野,交流感情,鍛煉身體,培養(yǎng)人們回歸自然,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。
重陽節(jié)古詩詞鑒賞
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
唐 王維
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,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。
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《九月九》
唐 崔國輔
江邊楓落菊花黃,少長登高一望鄉(xiāng)。
九日陶家雖載酒,三年楚客已沾裳。
《九日齊山登高》
唐 杜牧
江涵秋影雁初飛,與客攜壺上翠微。
塵世難逢開口笑,菊花須插滿頭歸。
但將酩酊酬佳節(jié),不作登臨恨落暉。
古往今來只如此,牛山何必獨沾衣。
《重陽席上賦白菊》
唐 白居易
滿園花菊郁金黃,中有孤叢色似霜。
還似今朝歌酒席,白頭翁入少年場。
《閏九月九日獨飲》
唐 白居易
黃花叢畔綠尊前,猶有些些舊管弦。
偶遇閏秋重九日,東籬獨酌一陶然。
自從九月持齋戒,不醉重陽十五年。
《九月九日登玄武山》
唐 盧照鄰
九月九日眺山川,歸心歸望積風煙。
他鄉(xiāng)共酌金花酒,萬里同悲鴻雁天。
北京教能教育集團呼吁大家,尊老敬老,傳承孝道,感恩擁有,感悟生命,重陽節(jié)作為我國的重要節(jié)日,不僅是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延續(xù),更承載著老年人對于孝道和愛的呼喚。
無論你多忙碌,也別忘了抽出時間,一聲問候,一次陪伴,一份禮物,趁一切還來得及時,大聲說出愛,勇敢表達愛,用心珍惜愛,重陽節(jié)記得回家看看吧。
杭州教藝聯(lián)譜藝術學校2021—2022屆招生簡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