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節(jié),又稱祭月節(jié)、月光誕、月夕、秋節(jié)、仲秋節(jié)、拜月節(jié)、月娘節(jié)、月亮節(jié)、團圓節(jié)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中秋節(jié)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最初“祭月節(jié)”的節(jié)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(jié)氣“秋分”這天,后來才調(diào)至夏歷(農(nóng)歷)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(jié)定在夏歷八月十六。中秋節(jié)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玩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民俗,流傳至今,經(jīng)久不息。
在這個美麗的金秋時節(jié),值此佳節(jié)來臨之際,集團祝全體師生們:中秋節(jié)快樂!
一提到中秋節(jié),大家總會聯(lián)想到“花好月圓人常在”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美好期愿,中秋之美,美在奉獻、美在感恩、美在團圓。
我們的全體教師們一直奮斗在一線,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,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親人。同學們不分晝夜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去奮斗,大家都放棄了很多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和機會。衷心的希望大家在這個中秋節(jié)可以和自己內(nèi)心最深處的牽掛,去團聚吧!
1.祭月(拜月)
祭月,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,實際上是古人對“月神”的一種崇拜活動。在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習俗。夕月,即拜祭月神。自古以來,在廣東部分地區(qū),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(拜月娘、拜月光)的習俗。拜月,設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紅棗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。在月下,將“月神”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,紅燭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祈求福佑。祭月賞月,托月追思,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。祭月作為中秋節(jié)重要的祭禮之一,從古代延續(xù)至今,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、頌月活動,同時也成為現(xiàn)代人渴望團聚、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(tài)。
2.燃燈
中秋之夜,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。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(jié)俗。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(jié)俗。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。中秋夜燈內(nèi)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,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,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,掛于家屋高處,俗稱‘樹中秋’或‘豎中秋’。富貴之家所懸之燈,高可數(shù)丈,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,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,燈籠兩個,也自取其樂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!敝星锶紵糁灼湟(guī)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(jié)。
3.賞月
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,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。據(jù)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,月亮最大最圓最亮,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;以寓圓滿、吉慶之意。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(xiàn)在魏晉時期,但未成習。到了唐代,中秋賞月、玩月頗為盛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。
4.猜謎
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,人們都聚集在一起,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,因為是大多數(shù)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,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,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。
《望月懷遠》
唐·張九齡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
滅燭憐光滿,披衣覺露滋。
不堪盈手贈,還寢夢佳期。
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,遭受奸臣排斥,貶謫荊州,中秋之夜懷念遠方,寫了這首詩。詩歌意境雄渾闊大,骨力剛健,但又情感真摯,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。
《十五夜望月》
唐·王建
中庭地白樹棲鴉,冷露無聲濕桂花。
今夜月明人盡望,不知秋思落誰家。
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,再寫望月懷人,展現(xiàn)了一幅寂寥、冷清、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。以寫景起,以抒情結(jié),想象豐美,韻味無窮。
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
唐·白居易
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園邊。
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頭水館前。
西北望鄉(xiāng)何處是,東南見月幾回圓。
昨風一吹無人會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
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,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,自然,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。被貶湓浦(今江西九江),物是人非,故鄉(xiāng)不見,孤苦伶仃。詩歌清冷至極,悲苦無形。
《中秋月》
宋·蘇軾
暮云收盡溢清寒,銀漢無聲轉(zhuǎn)玉盤,
此生此夜不長好,明月明年何處看。
作者蘇軾與其胞弟蘇轍(字子由)久別重逢,共賞中秋之月。如此賞心樂事,卻讓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。詩歌境界高遠,語言清麗,意味深長。
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
宋·蘇軾
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轉(zhuǎn)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,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,公認的絕唱。它構(gòu)思奇拔,獨辟蹊徑,神話與現(xiàn)實、出塵與入世、感慨與曠達,層層交織,極富浪漫主義色彩,也極富哲理與人情。通觀全篇,皆是佳句,很好地體現(xiàn)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。
中秋節(jié)對于平凡的你我,
沒有那么多的神秘色彩,
最重要的不過就是“團圓”二字。
跟隨心的指引,
踏上心中的歸途。
是一家致力于發(fā)展基礎教育和藝術(shù)高考教育的
﹀
﹀
﹀
往期精彩推薦:
🔗
教能教育-基礎教育版塊
貴陽藝卓大美藝術(shù)2021—2022屆招生簡章
杭州教藝聯(lián)譜藝術(shù)學校2021—2022屆招生簡章